2015年6月2日 星期二

社群筆記:看抱怨爛透了的國家與懷才不遇的人生。



社群有個好處,就是讓你很輕易的可以看見很多人的抱怨。

以前我們要聽到人家抱怨,通常要跟那個人稍親近些,或者是同事或者是朋友,才有辦法知道他的抱怨。

社群則打開了一條泱泱大道,讓抱怨的言語四處流竄。我們也變的能夠輕易知道別人在抱怨什麼。

更甚者,有些人在當面不敢抱怨的事,都會在社群上抱怨,如同在寫一本抱怨日記,雖然名為自己的記錄,但事實上多希望有人會看到這抱怨。

就先不管為什麼人們要上網抱怨而不是在現實中去回應這心態了,比較特別的是透過這些抱怨,可以得到些什麼。

在觀賞了這麼多年這麼多不同類型的人抱怨,有幾個現象很值得記錄下來。


1.有幾位朋友,加了好友也好幾年,而他們抱怨的東西,除了主體與主題的不同之外,抱怨的內容卻都是一樣的,大多是工作上的瑣事,同事太機車、老闆沒人性、客戶太白爛...等等的,這類型的人多年來在FB上的生活型態大多固定,假日吃美食拍照,偶爾出去旅遊狂打卡,有情人的就是紀念日必曬閃拍照,然後星期一到五的時間就是抱怨著工作上的人事物。

三年來,都是一樣的生活,我甚至無法從抱怨中看出他們是否有換工作還是升職,因為內容一致性太高。

很有趣的是,這類型的人,通常很愛分享Cheers、經理人、天下雜誌等類型,關於公司、員工、人才、管理等的文章,然後說的頭頭是道。

2.有一些人的抱怨比較特別,他們通常很少抱怨自己工作上生活上的事,而是透過一種各種新聞與社會事件,做為抱怨的主題。他們很常分享新聞文章,有些比較有在使用其他社群的,還會轉貼如PTT或Mobile01的文章,然後做一些分析與批評,也就是抱怨。

他們的抱怨比較特別的原因,就是通常會有自己的心得在裡頭,然後做點看似有道理的感想,但仔細一看後發現他們在其中其實根本沒有自己的觀點,大多是一些社會化的觀點而已,然後提出自己的超脫看法,想展現自己比較不同。

但有趣的是,他們在分享的內容,如果是已經條理清楚的文章,那他們的話就會非常的少,反之如果是一個社會化的偏見議題,那他們就會說出很長的個人經驗與體悟。

這種對社會的抱怨型式,有時候還會成為蠻特別的意見領袖。

但是他們很少產出自己的觀點與內容。

3.這些人很神奇,有一度我覺得這類型的人是不是自卑還是有思想自殘的習慣,他們的抱怨都是自己做的事,內容深刻到我覺得他應該是搞砸了些什麼,才會這麼自責,但往往發現並不是這樣,而這類型的抱怨其實也沒什麼內容,就大多是一些自己今天做的事情,那一部份很糟糕等等的。

他們發文的次數不多,有時候也蠻看不懂在說些什麼的,這並非他們故意在裝神秘,比較像是運用社群做為一種記錄與自我打氣。

但他們的言詞大多充滿著蠻陰鬱濃厚的情緒,像是:「我真的好糟喔...一句話都說不好」「唉,連辦點事都做成這樣,我真的很弱。」這種的自言自語型式的抱怨,讓人看久了心情其實蠻差的。

他們的抱怨一點都不有趣,也充滿吊人胃口的反感,初期真的會覺得他們只是想討拍而已,但在觀察許久後發現,他們就是用這樣的方式在抱怨而已。

比較有趣的地方,他們很少分享其他轉貼,如果有分享的話,大多不會加上自己的評論。

最特別的是,實際與這類人相處,大都蠻舒服的。

這三種類型,第一種所得到的讚數與留言,一般都還蠻平均的,視朋友多寡與該人人緣狀況,每次都會維持在一定的量。

第二種則視議題狀況,有時候會得到很高的讚數與討論,有時候則很少,差距甚大。

第三者則是維持在一個低點,但偶爾較高的讚就比較是生活上的其他發文。

重點在下面。

在付出與收獲之間,存在著的是批評與反省的行為模式。

第一種類型,大多抱怨著別人,以自我為主體,覺得自己的付出得不到相對應的收獲,而越是這樣的人,在多年過去,他們的成就與生活都沒有改變,但他們卻很少反省自己,總是希望別人改變,這樣的人很多都自以為人才,覺得主管是豬頭,自己懷才不遇。

第二種類型,他們很常抱怨著大環境上的東西,也很常看見其他國家美好的一面,覺得掌權者都是白癡,只有自己最能看清事情的真理,因此抱怨中充滿著批評,他們有一些被奉為XX大師,有些則是會一些很奇怪的書,他們覺得自己天生就是創業當老闆的料,只是缺了資金、夥伴、天使與技術而已,還有抱怨這個國家的法律真是爛透了。

第三種類型,他們通常已經在做某件事,很認真的在做,你好多年過去,他們還是在做同一件事,但是程度已經不太一樣了,他們的抱怨就是對自我的對話而已,對於付出與收獲,他們不是太在意多寡,而是在意方法,所以會發現他們其實一直在抱怨自己用錯方法來做一件事,他們覺得自己很糟,不適合做每一件事,只是喜歡做而已,但不小心開了公司,不小心對一件事很專業而已,然後有時候不小心做了很厲害的事而已。

覺得很特別的事,人們抱怨的事,從一開始是因為思考方式而抱怨,到後面抱怨會引領著行為模式。

習慣埋怨生活的人,會越來越在意生活中的獲得。

習慣批評的人,會越來越被批評的理論牽著走。

習慣反省的人,會越來越從反省中得到新的方法。

透過觀察社群的抱怨,我覺得會發現到這樣的事。

一個人的處境,源自於如何看待付出與收獲的成果。

而有些人,一直都沒長進,其實是怨不得別人的。

即使你可以在社群上營造某個假象,但是在現實中,你的行為模式還是曝露了你的思考方式。

而只要跟你一接觸的人,就可以知道你是怎樣的人。

也難怪,你總是懷才不遇,以及這個國家總是爛透了。

而會成功的人,總是那麼幸運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